融生活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立足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实际,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联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生活资源,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辅助下,探寻生活现象中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升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离不开生活化教学,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其中。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教师仍以书本知识为主,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和讲解,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忽视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这门学科的价值。此外,学校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也普遍缺乏重视。虽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但作为副科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推进效果出现偏差。那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呢?
一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生活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验证。教师设定的教育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并深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领悟。例如,教学《憧憬美好集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展示学习生活中的照片和日记,策划名为“我为班级做件事”活动,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这样的班集体。学生通过活动和讨论为班级流汗出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朵鲜花装扮不出春天,万紫千红才能春色满园。优秀班集体应该靠班上的你、我、他。另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新闻五分钟播报”,学生们在课前收集,在讲台上播报,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又能收集生活实例,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二是引导生活,时事新闻分析。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新闻来丰富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分析日常新闻时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选择和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相匹配的生活时事新闻来丰富课程内容,并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时事新闻来增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遵守规则》一课时,教师展示一段生活中常见的新闻视频,视频是消防官兵去现场救火的一个场景。某市一小区居民楼发生火灾,由于小区周边消防通道被隔离桩、停放的轿车等占用,导致消防车无法到达现场,最终由附近市民合力抬走堵路车辆,才打开了生命通道,给消防车让出一条路。教师将该案例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初中生感受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不仅能让我们所处环境安宁,而且让自己更好地增强遵守规则意识,从而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种不同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案例分析能力。
三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领他们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此认识,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或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让他们学用结合。以《多彩的职业》为例,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的职业,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向往的职业进行畅想。所以,在讲授了新知之后,我创设了“我的青春我做主”活动,要求学生们联系实际,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写出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并调查该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等,从而制订职业发展计划。该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进行了应用,而且使学生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人生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价值观和法治意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一味地死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生活化转变,加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开拓思考的能力,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巨野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