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雪趣 发挥家长作用  促进班级管理 以游戏为载体  助力幼儿度过幼小衔接转型期 影响孩子成长的家教因素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图片新闻 一次家访收获满满 家校携手让“问题孩子”拥有美好明天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 吴金凤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但是,有的人将孩子生下来后没有履行家长的责任,只是确保孩子不挨饿、不受冻、能够长大,就自以为是合格的父母。这种观点荒谬至极。笔者认为,新时代的为人父母者应树立以下几种家教观念。

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照是家长首先应该做到的。合格的家长并非仅仅要有财富和高学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管教孩子、在精神上关照孩子。曾仕强教授认为:“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与孩子聊天,而不是直接教他。”在父母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给予自己精神方面的关照。因此,家长不要一味地谈论学校和学业方面的事情,而要说一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事情,即投其所好。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之所以走上歧路,是因为缺乏父母在精神上的关照。他们的家长忙于经商,长年累月地在外面闯荡,根本没有时间待在家里陪着孩子学习、生活,因而在育子过程中只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忽视了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照,以致孩子荒废了学业,走上歪门邪道,甚至锒铛入狱。

家长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融入学习型社会,在教育孩子时就会失去话语权,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因为孩子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特个性的存在,所以父母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员。做到了这一点,家长在家教过程中就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家庭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下去。笔者熟悉的一名家长张大哥就是这样的人:他只上到初中就去外地打工,十几年后回到村里务农。由于他多年来一直为生计奔波,几乎忘掉了当年所学的知识,成了一个“半文盲”。在孩子上小学时,他为了辅导孩子学习,就开始看孩子的小学课本;当孩子升入初中后,他陪着孩子学习初中课程;后来,孩子考上了高中,他继续跟着孩子学高中课程。等孩子考上大学后,他已经成为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

家长必须给孩子“解压”。很多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爱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承受了父母过高的期待,因而有了心理压力。学习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事情,他们在家长的督促下拼命刷题,以期提高成绩。但是,在这看似完美的背后隐藏着一堆问题:在学校里感到学习很无聊,回家后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节假日不想与亲友交往,总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等等。例如,我班男生张为,父母经商,家庭比较富裕,在他身上舍得投入。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车送他去各种补习班;上小学时各科成绩都是A级,升入初一后开始走下坡路,升入初二没多久就因病休学了。在我进行家访时,他告诉我:“我的压力太大了,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这句话令我震惊不已。原来,在父母的过高期待下,这个孩子觉得自己根本不能达到那个目标,以致长期焦躁不安,心力交瘁,对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作者单位:寿光市世纪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