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不打不相识”的家校情谊 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 青团飘香 传承民俗 把春天装进心里 妙用先生“三块糖” 用爱点燃他的微笑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

□ 寿光市洛城一中 王会永

有一名同事告诉我:“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不会玩就是学生的缺点。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兴趣、鼓舞精神’。”对这种观点,笔者十分赞同。笔者认为,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有所乐、有所得。

2009年,我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里有一名叫景栋的男生,是令每名教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格外喜欢打篮球。于是,我便与他“约法三章”,并且提议让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当时,我想:我必须从他爱打篮球这个闪光点切入,先培养他的自信和自律,再将自信和自律移植到文化课学习中。结果,仅仅4个月以后,景栋便由一名“问题学生”变成了学优生。后来,我又让他担任副班长,协助我管理班级纪律、卫生等工作。结果,我们班在学校进行的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可以说,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纯真、向善、唯美的种子,激发了他的管理才能。在景栋的案例中,我意识到,教师不要紧紧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内在的成长需求,用心关注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而不能紧紧地盯着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放。这是因为,分数仅仅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阶段性礼物”而已。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本着“无为而为”的态度,释放学生好玩的天性,发现这名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砥砺学生的美好品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1997年,我担任六年级(1)班班主任。一天,我看到《论语》中描述孔子和弟子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优哉游哉的闲情逸致才是哺育青年才俊的肥沃土壤。从此,我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释放他们爱玩的天性。于是,我抽空带领学生到田野上拔谷蒂。由于这是一种稀罕物,因此学生们在田野上玩得不亦乐乎,尽兴而归。2015年春天,这个班的几十名毕业生聚会,我应邀参加了。在会场上,一名学生走到我面前,突然拿出了一把谷蒂。我接过来看了一眼,顿时热泪盈眶。他说:“18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您带领我和小伙伴儿们到野外拔谷蒂的情景,记得那一段热火朝天的岁月。”我说:“是啊!我也记忆犹新。”我知道,学生们在玩耍的过程中领悟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真谛。鉴于此,我建议广大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以生活为原点,大力开展“生活教育”,带领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课堂上尽情玩耍、绽放个性。阳春三月,杨柳如烟,莺歌燕舞,溪水潺潺。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走到田野上,尽情地体会朱自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去体验“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梦幻意境,去倾听一河春水的“潺潺”和莺燕的“呢喃”……这样做,既可以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那些反映春季的文学作品,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还可以通过野炊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师生关系。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