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历史人物绘出历史韵味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很多难以把握的方面。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教师抛出了新的难题,加深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让学生看到历史中的丰富多彩,使得历史人物“活”起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高效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讲出历史的味道,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一、视听——创设意境,“活化”人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有感情的课堂导入,对“活化”历史人物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课前准备好一段具有震撼力、感染性的文字,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上课时激情导入。如在教学七年级《东周春秋末期文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考虑到这段历史时期出现的众多文人,以孔子为例。但在教材中,对孔子的介绍也仅限于几行“画重点式”的文字。在教学中,如果缺少一个可以增加学习兴趣的导入,学生很可能会觉得没意思,更失去了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有感情地介绍孔子这个知识点。如此,比起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生硬的话语说学习一下孔子,用另类的教学导入方式瞬间可以抓住学生的心,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历史人物在学生心中慢慢地“活”起来,还可以使学生自愿进入历史中探索学习、挖掘历史人物。此外,教师还可以妙用影视手段“活化”人物,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历史人物,引导学生走近影视资料中的历史人物,用视听感受跳出教材,“活化”历史人物,学习起来更轻松、有趣。
二、讨论——引发争论,“活化”人物。在具体历史事件中“活化”人物。教师要启发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具体条件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大一统的汉朝》时,教师可以在具体事件“楚汉之争”中为学生讲述这段历史,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去讨论真实的人,学生感觉终于有了一次可以走进汉朝的机会,开启讨论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学生对历史不再陌生。在古今比照中“活化”人物。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中的人物内容进行讨论,而应该将这些人物的故事、经历、重大事件等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他们的学习更深刻、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并且让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为他们未来学习历史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活化”课堂上,通过古今对照历史事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发现这些历史人物蕴含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好地探索历史人物的内涵。此外,通过古今对比,学生还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并从中汲取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学习历史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凸显“活”的意义。
三、评价——客观分析,“活化”人物。功过评价法。任何被评价的历史人物都有功和过,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一味地说他们的好或者坏。因此,教师要综合考量历史人物两面性的影响,分析他们不同时期所做的事情,更好地了解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在日常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当把这种功过评价法活动拆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学生们独立、客观地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阶段评价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阶段评价法来衡量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并将他们的成就与当下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这些历史人物对时代作出的贡献。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拿破仑的早期国际斗争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并且彻底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然而,他在晚期发动的战争则极具侵略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阶段评价法来衡量历史人物作出的贡献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学习历史的能力。
(作者单位:商河县弘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