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家访
新学期伊始,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担任“校园妈妈”或“校园爸爸”,选择一名学生做“校园宝贝”。我选的“校园宝贝”是一年级(1)班男生小李,我对他印象很深。在他们班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发现这个淘气鬼很特别。当同学们都在学习时,他的屁股就是坐不到凳子上,还东瞧瞧、西望望。我在课间找到教小李语文的张老师交流,并一起分析该生的情况。张老师说,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能看绘本了,可小李连教材上“归类识字”里的字都认不全。我告诉张老师,他们几乎都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只有小李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做。
张老师说她要给小李的妈妈打电话,先教家长怎么做好家教,怎么与学校配合好。我则告诉张老师,我也想打电话与小李的家长沟通一番,再找机会见面谈话,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天中午,我给小李的妈妈打了电话,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只要一说起孩子,我们就有了共同语言。我劝她要多和各科的任课教师沟通,她答应得很干脆。虽然我们在电话里交流得很顺畅,但是我觉得面对面沟通会更好一些。因此,我想下班后去她家家访。小李的妈妈说她还要上夜班,但傍晚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问我是否愿意去她工作的商场见面谈话。我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联系上了张老师,相约一起去商场开展一次特殊的家访。
下班后,我和张老师按照小李的妈妈与我约定的时间去了商场。她因陋就简,找了一个试衣间,与我们推心置腹地交流起来。
张老师告诉小李的妈妈:“孩子的学习之所以跟不上‘大部队’,是因为他的识字量太少。我希望你多买一些经典的绘本,并且抽出足够多的时间陪孩子读书,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增加他的识字量。”小李的妈妈说自己不知道哪些绘本适合孩子阅读,我当即表示:“我和张老师负责向孩子推荐一些经典绘本。”接着,我们三个人约定:“今后,携手共进,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好。”
接下来,我介绍了近期小李在学校里的表现,张老师作了补充。小李的妈妈得知孩子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后焦急地说:“过去,孩子的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喜欢听好话,听不得批评。因为他的顽劣,他的爸爸没少打他。在学校里,如果孩子不听话,你们就可以打他。你们别担心,我绝对不会找你们的麻烦!”我急忙说:“我们不能打学生,你也不能打孩子。”张老师接着说:“家长和老师都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不要让孩子产生排斥感。如果你打顺了手,也就打滑了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难管。所以,打孩子就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呀!”小李的妈妈脸红了,低声说:“不好意思!我不懂家庭教育,说不到点子上,让两位老师见笑了!”
我们三个人谈得很投入,一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李的妈妈说:“对不起!我还得继续上班,咱们找机会再聊吧!非常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关心。”我和张老师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次特殊的家访结束了。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有感触。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和家长只有真诚沟通、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冠县崇文街道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