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上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以“量变”促“质变”“量感”教学有策略 强化技能教学  传播足球乐趣 即时巧链接读写妙融合 多元创新方能彰显个性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学技巧】

以“量变”促“质变” “量感”教学有策略

□ 张亚

“量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能力的一种品质。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将学科素养作为导向,组织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量感”的养成,让他们在“量感”的加持下能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要理解量的本质。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量的数学知识多种多样。换一种说法,数学是研究生活中量的一门学科,比如物体的长度、体积、周长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时,应当让学生探索量的本质,加深学生对量的认知与理解。比如,教学“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有关的数学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有关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图形拼接活动,并设计相应的教学题目:“根据数学课本,你能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具体形状。那么,如何利用这两种图形组成其他图形呢?”初看此题,学生可能很难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量感”不足。为帮助学生培养“量感”、掌握量的本质,教师可以将拼接法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使用相应的工具,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将零散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一个多边形,让学生在图形拼凑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形成过程,随后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解答问题。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教学的方法深化学生对量的理解,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具有“量感”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此举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素质养成以及个人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强化学生对量的感知。从理论角度来看,结合生活实物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量的存在。笔者根据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得出结论:若想深化学生对量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实物教具,为学生呈现直观教学情境。比如,教学“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有关知识时,为使学生建立对米、厘米二者之间的直观认知,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物为学生展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有效感知量的存在。首先,教师可以将直尺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观看直尺分别认识厘米和分米,并通过直尺感知其长度差异。其次,教师可以将课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通过生活实物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估测一件衣服袖子的长度和宽度,随后让学生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让其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自己估测的准确性。生活实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保持探索的心态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进行自主测量与得到结果的过程便是学生形成数学“量感”的过程。教师不但可以在测量知识讲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而且可以在其他知识的教学方面,利用生活实物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以此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量感”,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要增强学生的“量感”体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量感”培养与建立的实情来看,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量感”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量感”培养的目标。比如,教学“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时,为增强学生的数学“量感”体验,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法融入数学教学全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时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两张形状和角度存在差异的卡纸,让学生用双手触摸卡纸,感受两张卡纸的差异,其他学生需要认真观看。一名学生拿到的卡纸比较小,是一个三角形的卡纸,学生右手分别触摸了卡纸的不同边角;另外一名学生拿到的是一张正方形卡纸。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两张卡纸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深化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与角相关的事物,并让学生说出这个事物的具体特征。通过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角的有关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量感”养成和素质养成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枣庄市峄城区金寺红军小学)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