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式之花结育人之果
——“实与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统筹规划
开花、结果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有花才会有果。教育是育人的过程,与植物生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让教育硕果累累,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花式教学,以外在形式之新奇吸引学生关注,促使他们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内心深处。
教育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践行新课改理念过程中,教师要在“实与活”导向下,精准把控教学尺度,让课堂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以灵活多变、妙趣横生的教学形式顺学而导,让课堂迸发无穷的生命活力。
以多重情境涵育循证分析意识。学习探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在搜索知识、探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环境作为辅助。有了环境的依托,课堂才会呈现出灵动性、多元性,学生也才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丰富的感知。情境呈现不是简单布设场景,而是要在关联文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量。
观察分析是获得感性材料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思维进阶的基础。学生观察分析意识的生成需要外部环境的助力。教学《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时,教师运用风扇、冰块、蜡烛等工具,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知和体验。在直观体验中,学生的感受是深刻的。契合性的导学形式让学生从课间松散的状态回归,以崭新的面貌进入观察境地,生发循证分析意识,凸显教学的灵活性。
以精巧点拨启迪理性思辨思维。学习体系的架构需要进行内外关联。对内而言,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是必要的;对外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组织者,教师的点拨指引极其关键。生物知识是系统的内化过程。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自主意识,深度挖掘文本有一定难度。要想最大限度激发其潜能,从不同角度出发整合多重资源,对学生进行精巧点拨是必要的。
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出有针对性、具象化的点拨指导。如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时,由于其内容呈现的复杂性,教师在进行指导点拨时可以将学生带入角色中,让他们以红细胞、白细胞等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表达中。教师从宏观上统筹设计、进行调控,给学生带来多重触动,让他们从被动的泥潭中跳脱出来,主动投入文本知识体系构建中,成功启动学生的理性思辨意识。
以活学细练形塑生物核心素养。知识难以夯实,技巧落于窠臼,已经成为阻碍教学进步的桎梏。学生走马观花地梳理、构建知识,他们到底吸收了多少,又有多少知识能够转化为综合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生物学科囊括的知识、结构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在实践操作以及多重训练中触摸知识的本质属性。智慧型教师一定不会仅关注知识的获取以及最终结果,而是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找寻点拨引导切入点,以活学细练切准学生思维点,提升其综合能力。
只有作用于具体知识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经验外化,更好地凸显学科特色。教学《消化和吸收》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健康小卫士”的身份,为同学讲解分析“饱食”和“过饥”的危害。学生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有的学生结合绘画作品,有的学生设计思维导图……他们的阐述表达热情完全被点燃,进一步夯实了学习效果。
“实与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构建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多元教学方法的导向下,让知识以活灵活现的动态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得。生物学科的外在展现看似单调、乏味,但只要稍加挖掘探索,就能挖掘出教材文本中蕴含的趣味因子。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对生物教学进行统筹规划,会使学生在知识消化理解中完成知识迁移,构建独特认知体系,课堂活力指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商河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