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让幼儿参加各种劳动活动,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多元而全面的。它不仅有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真正将劳动教育付诸实践。
根植一日流程 注重劳动内涵
首先,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劳动内容。在实施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时,教师应以增强幼儿的劳动素养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中的劳动任务。例如,结合一日生活中的零散环节让幼儿展开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在用餐时间,引导幼儿参与餐前准备工作,包括摆放餐具、整理餐桌、分发食物等;在餐后,引导幼儿清理桌面和地面卫生、进行垃圾分类。借助这种碎片化时间开展常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其次,提升教师素养,挖掘劳动内容。教师应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活动体系,将劳动课程多样的类别和形式融入多个领域。例如,将自理能力方面的劳动教育内容与健康领域活动整合,生成“袜子洗得真干净”“我会系鞋带”等活动;将饲养活动与科学领域活动整合,引导幼儿探索动植物生长的过程。
再次,借助主题实践拓展劳动教育开展活动,让劳动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相互渗透。例如,母亲节到了,教师组织幼儿动手制作手工礼物,送给妈妈;鼓励幼儿在家中帮父母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展种植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等等。
以幼儿为核心 丰富劳动认知
除了组织集体活动外,劳动教育还可以渗透到区域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例如,在美工区开展“有趣的编织”“好玩的缝纫”等操作类游戏,在科学区投放“认识饲养工具”材料,在数学区增添“飞禽连连看”游戏材料,在图书区投放一些与幼儿经验直接相关的书籍,不仅能记录幼儿的发展,而且能促进他们的思考。
班级通过创设劳动角、种植区等,为幼儿提供一个专门的劳动空间,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劳动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例如,教师提供烹饪工具,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使用砧板和安全小刀处理水果和蔬菜;提供擀面杖等工具,教幼儿制作面食。同时,生活劳动区配备抹布、扫帚、刷子等清洁工具,帮助幼儿练习打扫卫生等技能。
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对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渗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既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也可以让幼儿家长参与其中。评价的开展要注重过程与标准,以逐步提高幼儿的劳动认知。
规范种植行为 培养劳动心态
开展户外种植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心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幼儿选择当季植物的种类,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同时,引导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种植过程和规律。比如,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由教师结合具体种植行为进行讲解,从而让幼儿认识到不同植物的正确种植方法。其次,通过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劳动心态的形成。鉴于植物生长需要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促使幼儿养成劳动心态。再次,让幼儿尽情地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持续的种植活动不仅能让幼儿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家园协同育人 丰富劳动实践
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劳动工具和实践基地,还可以带领幼儿参加社区开展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补充和延伸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劳动实践场地。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并身体力行做好示范。通过家长会、线下沟通、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其次,家长要着力提升自身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相关讲座和论坛。再次,家校双方都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而且能让他们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还能让他们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