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为幼儿涂好人生底色
儿童一般是3岁上幼儿园,而3岁正是幼儿心理转折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这时,有的幼儿会出现发脾气、乱扔东西等逆反行为。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还有一句充满智慧的古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说的也是给儿童立规矩要早做打算。鉴于此,教师要给幼儿立规矩,教幼儿学规则。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一教育契机,为幼儿立好规矩,就会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健康成长。那么,给幼儿立规矩有哪些技巧呢?教师需要注意什么呢?
给幼儿立规矩,不要急于一时,而要慢慢来。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乐园,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在玩耍前,教师要给幼儿立规矩,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尽情地玩玩具,但在游戏结束后要物归原处。在玩玩具时,要和小伙伴儿分享;需要排队时,不能乱挤,而要保持秩序。”教师给幼儿立规矩时每次不能超过3条,而且要耐心地予以讲解,让规矩变得生动形象,易于被幼儿理解并记住。同时,不能朝令夕改。既然立下了规矩,大家就要共同遵守,谁也不能随意破坏规矩。
给幼儿立规矩,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这是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做得还不够好。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幼儿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而自己却与身边的同事大声聊天或者放声大笑。又如,在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时,由于他表述得不流利,有的教师就不耐烦,打断幼儿的讲述。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立的规矩时刻牢记在心。这样一来,幼儿就会乐于遵守规矩。
规矩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建立的。给幼儿立的规矩要融入儿歌、游戏等喜闻乐见的载体中,让他们自己体会、感悟。这种方式会让幼儿易于接受。比如,幼儿一入园就学习这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不在,留一个。”幼儿在吟唱儿歌时就学会了遵守秩序,懂得了在生活中要爱护妹妹的道理。还有《洗手歌》《红绿灯》等。这些儿歌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相应的规矩。对这样学会的规矩,幼儿记得牢、感悟得快,收获大。陶行知先生有一首经典的诗作,内容如下:“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首小诗提醒我们: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小就颐指气使,不按规矩办事。
开展规则性游戏,引导幼儿遵守规矩。幼儿园里的游戏大体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规则性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很多学习机会。比如,在室外活动时,由于场地大,幼儿分散活动,在集合时,教师大声喊,但是有的幼儿因沉浸在游戏中而没有听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户外活动开始前就与幼儿玩一个“吹哨子”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吹响哨子,提醒幼儿应该集合了,幼儿听到哨声后立即走到教师身边。然后,教师再让幼儿出去活动。
由此可见,从小立好规矩、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幼儿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幼儿的一生。教育者一定要给幼儿立好规矩,为他们的美丽人生涂好底色。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兴隆街道和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