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基于正面管教构建亲子成长共同体 助推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校园儿童戏剧活动实践 立规矩,为幼儿涂好人生底色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温室大棚内的家访 阅读是家校协同发展的助推器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新课标背景下校园儿童戏剧活动实践

□ 栾晓梅 张卫青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学校美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以美育人的重要载体。新课标将戏剧正式纳入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对戏剧学科各学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业要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儿童戏剧活动是目前中小学广泛应用的戏剧活动方式,是戏剧课程建设的切入点,也是落实新课标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从素材选择、进入表演的方式、艺术手段运用、全员参与合作4个方面对儿童戏剧活动的开展和戏剧活动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阐释。

首选中国故事,增进文化理解

戏剧具有化育功能,可以通过表演一个故事来传递一个道理、升华一种精神、弘扬一种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教育者的时代责任,选择中国故事、演好中国故事是儿童戏剧活动的任务。演绎中国故事,在戏剧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领悟和理解,使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是儿童戏剧教育的目的。例如,《九色鹿》是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故事,它表达的善良与诚信主题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教益和启示。笔者将这个故事改编成16分钟的舞台剧,以戏剧形式颂扬了九色鹿的善良与美丽,鞭挞了调达的邪恶与丑陋。

中国好故事为儿童戏剧活动提供文本依据,戏剧活动则把经典故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故事中蕴含的哲理鲜活可感。儿童戏剧建构过程既是对中国故事深入理解和加工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深刻领悟和认同的过程。

以游戏与即兴方式进入表演,提升艺术表现力

戏剧表演要求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觉化的场景、表情和动作,把静态文本信息转变为鲜活形象的信息。不管是一至二年级的模拟表演和课本剧创编,还是三至四年级的戏剧游戏,“以假当真”的戏剧表演都是贯穿始终的要求。

儿童开始表演后,被动模仿和机械排练会适得其反,形态多样的戏剧游戏和即兴扮演才是引领他们进入表演大门的钥匙。戏剧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突破当众表演的障碍,消除投入角色的压力,在语言、情绪、肢体等方面有所增进。即兴扮演则是通过教师的合适引导,鼓励幼儿自主创造动作、表情、造型,激发其灵感和创造力。比如,师生在朗诵诗歌《我是洁白的小雪花》的过程中想象雪花轻柔美丽的身姿,并且用舞蹈动作表现雪花飘飘洒洒的样子,用多人肢体组合建构房屋、树木、群山造型。

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丰富审美感知

戏剧是综合艺术,涉及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戏剧教育可以凭借戏剧所具备的多种艺术因素丰富审美感知。音乐与戏剧是相互促进的艺术,戏剧中音乐的巧妙运用对营造氛围、引发情感流动有极大帮助,而且音乐的节奏与律动还会影响剧中情节的节奏。例如,童话歌舞剧《冰雪奇缘》中有一段剧情是安娜顶风冒雪行走在寻找姐姐的路上,笔者选用《雪绒花》的音乐,以令人感伤的旋律呼应安娜的心境,引发观众共情。

道具的使用、场景的布置能为儿童戏剧活动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儿童戏剧活动的表演场所并不一定是专门剧场,其场景和道具不要求逼真。比如,佩一把宝剑就是王子,穿一条漂亮裙子就是公主;几条红绸带就可以演绎火山岩浆的喷发,舞动的扇子就是雪孩子奋力扑灭的火苗。

全员参与合作,打造艺术创意实践场

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活动存在重视个别学生而忽视多数的状况,儿童戏剧活动可以平衡戏剧的专业性与普及性之间的矛盾。

戏剧建构的大量幕后工作至关重要,它为学生广泛参与提供了可能。领导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策划、组织工作;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可以编写剧本;有音乐、舞蹈特长的学生可以承担剧中的演唱演奏、音效制作和舞蹈编排工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海报、制作道具;有责任心和服务精神的学生可以担任剧务;作为观众的学生可以谈观剧体验,为修改剧作提出建议。戏剧的综合性、多样性特点给不同特质、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机会,让他们与戏剧结缘,在戏剧中成就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航空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滨州一棉幼儿园)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