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金乡县王杰中学:红色文化走进青春校园 图片新闻 关注诉求,画好教育“同心圆” 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学校 筑爱行动助力农村娃健康成长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 聚力打造新型技能人才“储蓄池” 兰陵县第六小学 “数学小讲师”讲出大千世界 潍坊市坊子区博文现代学校 基于课程标准构建学业评价体系 寿光市文家中心小学 倾情倾力打造校园“党旗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学校 筑爱行动助力农村娃健康成长

□ 通讯员 贾磊 张磊 刘之霞

“现在,我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了。接下来,我会集中精力投入今后的学习中。”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中心学校学生蒲子浩升入初四后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在听了心理专家的报告后如释重负地说。

该校将关爱留守少年作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着力实施“筑爱行动”,在摸底排查、分类帮扶、家校共育、思想引领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帮扶,全面落实关爱措施

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是学校关注的重点。班主任牵头精准摸排留守学生、困境学生的信息后,建立班级台账、年级清单、学校一览表,实施“一班一档、一生一策”。针对有心理需求的学生,学校专设心理疏导室,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定期到校举办讲座,帮助学生纾解各类心理问题。

学校还实施了“党员结对帮扶”“企业爱心帮扶”“校际结对帮扶”等,让留守少年在经济、学业、教育资源等方面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其中,36人得到从小学到大学的资金帮助,84人获奖学金3万余元,19人得到价值5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捐助。

“我们还与教育集团总校联合开展‘同升一面旗、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节目’及‘携手心灵伙伴、共同快乐成长’手拉手联谊活动。”校长孙隆富介绍,这不仅让学生共享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加深了两校学生的友谊。

家校共育,凝聚关爱学生合力

“听了老师的耐心讲解,我发现平时确实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以后,我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并且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在教师入户走访时,五年级(2)班学生魏梓璇的爸爸真正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为让家长真正明白这一理念,学校坚持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定期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入户走访留守少年、困境学生等特殊家庭学生,交流孩子的在家在校表现,听取家长的真实诉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学校设立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家长训练营等,分享亲子沟通经验,不断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同时,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参与“十好少年向阳生长”德育品牌创建、“新时代文明好少年”评选等学校教育活动,助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文化赋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孩子还需要文化帮扶。为此,学校实施文化赋能行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爱心企业捐赠图书1000余册,连续举办暑期读书签约活动,以书香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为形成文化育人合力,学校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校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乒乓球、排球、射箭、剪纸、书法等学校艺体文化项目,组织开展与教师共唱一首歌、共做一件手工、共玩一场益智游戏“三个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外,定期带领学生到梦琦红木公司、齐艾产业园、三顺博物馆、河南村乡村记忆馆等文化企业开展研学活动。同时,与淄博师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暑期志愿托管服务活动,开设航空航模、手工扎染、陶艺等特色课程,填补留守少年的“空窗期”。

“我们将坚持以办好群众满意学校为目标,深入推进家校共育行动,完善心理健康专项帮扶机制,丰富拓展帮扶救助模式,逐步形成以家长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爱护网、以爱心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打造更有爱心的农村教育品牌。”校党总支书记李强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