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这不仅体现出正确的办学方向,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综合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品德素养的提高能够反哺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来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高效有机的结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和师德修养
作为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教师自身素养的有效提升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自我的学识素养,在传授知识时赢得学生的认可。教学活动具有师生互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和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指路人和领路人的使命担当,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以言行示范,用行动引领,日积月累下做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掌握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便在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上更加合理、科学,用丰富的教学艺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教育价值
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是最生动的德育素材。比如:诚信善良的优良品质、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经典传统文化等,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元素,在实施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以期达到感染和影响学生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人物精神品质的同时,学会思考和评价人物,从事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妙地将德育因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如沐春风般的德育润养,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正确,并且日益丰盈,语文的德育功能逐步增强。
三、优化课堂,创设课堂中德育实施情境和实施手段
优化课堂设计,从课堂导入、知识传授、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总结评价等环节出发,合理渗透德育内容,特别注重问题的导引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泛泛而谈的德育说教很难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甚至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逆反的种子,这样下去也就无法达到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符合文本的特定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和思想共鸣,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德育知识,增加德育过程的趣味性,增强感染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量大、生动性强等诸多优点。鉴于多媒体技术的诸多优势,教师要充分借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素材,让德育渗透不空洞、不突兀,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构筑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创新作业,完善实践式作业和劳动教育的德育渗透
要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德育渗透。一方面,可以在语文课堂训练中落实德育渗透。在语文的读写训练中,要精心设计德育内容。比如,让学生读懂语句的内涵、根据内容谈感受、抓住人物写收获、在情感体悟和价值引领上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要把德育渗透到文本诵读中去,通过诵读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课文的多种朗读方式,比如整体朗读、分角色演绎朗读等。我们还可以在课下作业的设计上完善渗透的形式,可以用书信、方案设计、情景剧等多种实践式作业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屈原、岳飞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对后世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课程和兴趣小组实施德育渗透
拓宽德育渗透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外活动课。教师要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在活动中不断优化顶层设计能力和驾驭活动的手段。比如,通过小组展示和竞赛等形式,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每名学生在活动中实事求是地定位自己,并根据自身实际发挥相应的具体作用,既不盲目越界,又能合理发挥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层次性等特征,把能力培养和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同时,活动设计要充满正能量,把侧重点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上来,做到智育、德育兼备。
总之,语文教师要始终站在立足教材、善于挖掘、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作业形式创新、丰富课外活动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进行德育渗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