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语文思辨性阅读指导策略 智能调度赋能高品质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模式初探 探寻课后活动建立语感教学 学生主体领风骚家国情怀展素养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教学尝试】

智能调度赋能高品质课堂

□ 程书山

课堂教学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多重因子交流碰撞,点燃思维火花。课堂因子之间的交互不是随意、散乱的,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规划设计,尤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中,课堂呈现丰富性,教学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强大的内驱力,最大限度激发课堂活力。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交互型学科,教学操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点,将其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对教学过程展开智能化调度,为其创造更多交流平台,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主体认知,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构建知识体系,生成崭新认知,最大限度获取学习成果。

感官冲击,提升学生的认知密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主动投入文本感知中,这才是高品质课堂顺利启动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最关键的是看教师如何操作。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抓住了这一教学关键点,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调度无疑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顺利进行文本探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多媒体引入课堂,融入导入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冲击,让不同群体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提升认知密度。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行、列、数对的含义及使用规则,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将文本相关知识融入视频中,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探寻欲求。“上个月的课间操比赛,咱们班有好几名同学获得了‘优秀体操员’称号,名单如下。请大家再次观看广播操比赛视频资料,说一说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教师给出示范性表述。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逐渐掌握了表达方式,对文本知识有了精准把握,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视频观看与表述中快速提升。

教法升级,优化学生探知路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法、学法还是教材文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教材信息容量增大,关涉维度更广。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针对教材变化,与之对应的教法学法也要进行革新升级。微课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短小精悍,能够有效分解知识点,并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相较于传统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有效呈现知识,给学生带来多重触动。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教法学法对焦,让课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从微课呈现、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等视角出发,优化学生的探知路径,帮助他们建立起个性化的学习认知,激活多重思维。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对小学生来说,掌握这一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突破学习重难点,给学生以更多直观形象的启迪,教师可以在学习知识点时采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学习过程。相对于教师的讲解分析,微视频更加灵活生动,给学生带来的感知和触动异常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快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方法,课堂形成真正教学力。

训练定位,延展学生思维维度。“光说不练假把式。”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有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必须通过深度思考、适当训练才能强化认知,顺利抵达知识的核心。设计训练活动时,教师要从训练内容、训练形式等方面出发进行优化。就训练内容而言,一定是教材文本中能够起到关联作用的知识点,且训练内容不宜太偏太深,要从梯度性视角出发展开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形式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认知和兴趣点,进行精准有效的定位,以多元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训练任务。

设计训练任务时,教师应秉承因材施教原则,给出适量题型,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的同时,实现能力迁移,高阶思维也会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它们的计算方法各具特色,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完成文本探知后,为进一步消化并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智能化形式呈现出训练任务。这种训练任务呈现不是单一地给出图形和要求,而是以动态化的视频呈现方式展示相关要求,给出提示信息,让学生沉浸在特定场景中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重因子的影响,从不同视角展开调动。丰富课堂调度手段,以智能化、科学化的方式推进教学,是构建高品质课堂的有效保障。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找到生本、文本、学生思维的对接点,借力信息技术,从感官冲击、教法升级、训练定位等角度出发,给学生以具体生动、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引。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可以找到最佳教法配置方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法集锦,激发学生思维敏感点,课堂智能化调动的功用和价值逐渐显现,成为赋能高效课堂、品质课堂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学区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