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心理学班主任的“道”与“术” 写好期末评语有诀窍 思政育人如何与数学教学相融合 懂规划肯行动悦深耕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经典案例】

思政育人如何与数学教学相融合

□ 宫子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思政教育融入班级工作和各科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班主任除管理班级外,还承担着学科教学任务和思政育人的职责。我是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下面是我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依托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进行思政育人的一些策略。深挖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提取思政映射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学科特征、实践应用等方面,搜集分类思政素材,形成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四大模块。通过视频、音乐、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实现了班级管理、数学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班主任可在班级工作和学科教学中适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实现育人目标。以《圆的周长》课程教学为例,通过讲解祖冲之——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一成就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发达的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利用胶东艺术剪纸、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的制作过程进行导入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我国民间艺术的数学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学习《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时,结合我国古代计时工具、《二十四节气歌》、传统节日等,展现古人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强其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结合辉煌历史、家乡事物,培养家国情怀

中国历史悠久,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和学科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重要历史事件、家乡现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展、壮大的历程,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教育学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借助视频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至2022年2月4日北京举办冬奥会为时间轴,让学生轻松找到表示时间的3个单位——年、月、日,顺利导入新课。不到100年的时间,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迈入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雄壮的音乐、鲜活的事例,加上教师的激情解说,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过参观采访“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主题的实践活动,在班级里模拟情景、播放视频,感受到在党的惠农好政策下,农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各地,家乡生活发生了巨变;感受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力量,渗透爱科学、爱党、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还学习了数学知识。

结合学科特征,培养理性思维

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担任数学科的班主任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究事物之间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让学生明确:只有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保证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接下来,再探究小数加减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知识迁移,把小数加减法转化为整数加减法,很容易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开展“鸡兔同笼与研学租车”“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类似主题班队会,让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迁移、知识点的迁移等。这样,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探索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

结合实践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创新能力。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可结合实践,落实这一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习题的设计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联系实际体现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时,设计一个拓展性问题:为什么风筝要设计成轴对称形状呢?学生思考后会想到,这样设计是为了使风筝飞行时保持平衡。这个问题涉及了科学知识:轴对称的设计使风筝左右两侧的体积、重量以及所受风力均达到平衡,实现了数学与科学知识的融合。在当周的劳动课上,布置了设计一幅美丽的轴对称粘贴画的任务,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树叶、米粒等创作出异彩纷呈的作品。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

总之,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思政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班主任应该把班级活动、班队会、实践课、劳动课、学科课堂融合起来,协调各科教师,通力协作,时时处处立德树人,持之以恒、润物无声地对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青州市旗城学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