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我的从教“西行漫记” 那海那岛那路 爱心传递大爱无疆 从记者到教师———我“半路出家”的从教故事 七颗叫“想家”的糖

第5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5

我的从教“西行漫记”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秦然

2022年是我执教生涯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躬耕教坛近30年,有着22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毅然加入由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委共同组织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中的一员。也有同事和朋友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年龄这么大,去那么远的地方,能行吗?”但我知道,年龄不是问题,满怀教育情怀的我非常想去西部地区看看那里的孩子们,也非常愿意为那里的教育事业做一点事情。

2022年8月,我顺利来到甘肃省积石山县,在积石山县积石中学任教。作为“东西协助教育帮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我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我知道,只有成为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

关爱贫困学生,做有温度的教育者

就在担任班主任不久,由于疫情,学校教学工作暂时转为线上进行。很快,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小马经常不能正常上网课。经多次电话联系,她妈妈终于告诉我:家里有3个孩子都在上高一,但只有一部智能手机,小马只能跟着弟弟一起上网课。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家境如此贫困的学生。我和各科教师沟通后决定,把所有网课都录下来发给小马。我几乎每天都给她打电话,询问她学习方面是否有困难,并通过电话解答她遇到的学习问题。在我的关注和鼓励下,小马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很欣慰,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让每名家庭困难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帮助和爱护,助力学生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正是我的教育追求。

育人先育心,用师爱开启每名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的高中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眼神里透露着质朴与羞涩,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我便通过给每名学生过生日来锻炼他们。在有学生过生日那天,全班学生齐唱《生日歌》,我也会送出礼物“三件套”:一个小生日蛋糕、一张我亲自书写的贺卡和一张学生与班主任的合影,同时要求过生日的学生为同学们唱一首歌或者讲几句话。一名学生悄悄对我说:“秦老师,这是我过的第一个生日。”慢慢地,学生与我的关系更亲密了,他们经常称呼我“然哥”。我欣喜地发现,他们在课堂上越来越阳光、自信,敢于表达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育从来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在陪伴中,我也和学生共享着生命成长的乐趣。

困难时刻,我与学生始终在一起

2023年12月18日深夜,一场6.2级的大地震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在剧烈的晃动后,我迅速冲下楼,在惊魂未定之时发现道路上已经挤满了人。没有任何思索,我急忙朝着学校的方向跑去,路上还经历了两次余震。到达学校后,我迅速组织学生到空旷的操场上集合,然后清点人数。这时,我才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穿外套,有的学生只穿了拖鞋。这可是零下15度的低温天气!我迅速把外套给了一名穿着单薄的学生,把手套也给了学生。学生围在一起,还是无法抵挡深夜的严寒,我组织他们寻找干树枝燃起了篝火并围坐在一起。12月份的积石山正处于严冬,又加上余震不断,学生胆战心惊,眼含泪花,我让他们用我的手机逐个向家人报平安。在家长微信群里,我写下:“各位家长,请您不要担心。现在,我正和孩子们在一起!一切安好。”很快,微信群里满屏都是家长的感谢回复。就这样,我和学生围在篝火旁,直到把最后一名学生送到来接的家长手中。此时已是早上9点了,我又投入学校的临时抗震救灾中。在此次地震中,学校近2000名学生无一伤亡,我和其他帮扶教师也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困难时刻,我和我的学生患难与共,始终陪伴。我给他们安慰、支持和依靠,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谨记,无论在哪儿工作,都应该胸怀家国使命,心中始终装着对学生的爱,陪伴学生踏上生命成长的幸福旅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