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我的从教“西行漫记” 那海那岛那路 爱心传递大爱无疆 从记者到教师———我“半路出家”的从教故事 七颗叫“想家”的糖

第5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5

爱心传递大爱无疆

□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 张维烨

这个故事发生在17年前,也是我从教的第二年。2007年9月5日,我作为青岛卫校的解剖教师第一次参与了遗体捐献接收任务,开启了真正的职业生涯。

在青医附院,我见到了遗体捐献者的家属,其中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紧咬着嘴唇,明眸中含着泪花,饱含着悲伤与无助,但又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及对生命的渴望。那一幕,我至今无法忘怀。直觉告诉我,这个女孩是逝者的直系亲属,但同时心头一震:逝者难道很年轻?由于需要办手续,我们等了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女孩名叫青青,被媒体称为“卖火烧的小女孩”。据青岛新闻报道,遗体捐献者为其母亲,患脑瘤过世,殁年32岁。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外乡人,在青岛开了一家火烧店谋生。在青青1岁时,她的母亲查出脑瘤晚期,全家的生活陷入困顿。青青在很小的年纪就帮助父亲做火烧、卖火烧,父女俩一天能卖200多个火烧,除去面粉钱、房租和水电费,刚够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到了青青该上学的年龄,有人问她:“青青,你想不想上学?”“想是想,可我妈妈有病,我要在家卖火烧,给妈妈赚钱治病。”敦化路小学得知此事后,表示愿意接收青青来校上学,并免除各项费用。听说青青能上学了,母亲高兴得病好像好了一半。为报答社会对孩子的帮助,青青的母亲同丈夫商量,要捐献出自己的遗体。她一再嘱咐丈夫,一定要在自己死后帮她完成这个愿望。此时,青青的外祖母从外地赶到了现场,青青紧咬嘴唇没流泪。为了宽慰年迈的外祖母,她坚持不让自己哭出声。看到孩子懂事的样子,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落泪。

青青的父亲表示,捐献遗体是青青母亲的夙愿。3个月以来,知道他们家情况后,好心市民来了几十拨,捐款1万多元,社会帮助青青圆了上学梦。这让他很不安,卧床的青青母亲更不安。就是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他们想到了捐献遗体。“我们这个家,还能回报给社会什么?我们没钱就捐我们自己!”“别人帮我们,不回报感觉很不好受。”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那么的让人心痛,折射出人性善良的品质。

回到卫校,我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过,感慨生活的不易,更多的是对青青母亲的敬意。在常规防腐处理之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在这位“大体老师”面前,默哀致敬,谨言恭行地完成了操作。事后,我想:这么感人的故事应该让我的学生知道,让未来的白衣天使们知道,让大家感受到最初的晨曦与最后的晚霞一样耀眼,珍爱每个生命,呵护每个生命,将爱传递下去,将每个感人的故事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于是,在每年第一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我都会向学生讲述青青的故事,宣传遗体捐献、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在解剖实践课中、第二课堂标本制作活动中,让学生怀一颗感恩之心去抚摸那曾经炽热的心脏,聆听肺内象征着生命的气息,感触那神经的电流……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又陆续接收了许多志愿者的遗体捐赠。每位“大体老师”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需要将对捐赠者的敬意升华为一种仪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弘扬传统美德。我们决定在开学第一课上启动“向‘大体老师’致敬”仪式,使之成为医药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启蒙之课。内容包括向“大体老师”致敬、诵读解剖学誓词、献花敬礼、表达心声,气氛庄严而肃穆,在场的每个人都会受到震撼,受到洗礼。若干年后,毕业生谈到此事,仍然记着解剖学誓词:“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越发热爱这一职业、这一专业。在工作中,我愈发感受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的科学,课程中蕴含着太多的人文故事、思想品质,是医学专业立德树人、“三教”改革的主阵地。2022年,我主持立项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POC混合教学的中职护理解剖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中职护理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大爱无疆的白衣天使。

这些年,我时常想起“卖火烧的小女孩”,“愿她三冬暖,愿她春不寒,愿她雨天有伞”,相信她一定会成长为无私奉献社会的人。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