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养成教育 助力学生成长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首先,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在幼儿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幼儿听教师的话,喜欢把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做好。要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要教导他们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幼儿的行为习惯自然养成。
其次,要挖掘闪光点,用正面鼓励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每名幼儿都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名叫天天,性格很内向,每次上课都特别认真,就是胆子特别小,第一个来幼儿园时看见教师在都不敢进教室,要等好多幼儿来了才敢进去。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予他更多关爱。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他认真的表现,我都积极表扬;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会悄悄地跑过去和他交流,夸他在活动课上的表现;每次离园时,我都会当着他爸爸妈妈的面夸他今天上课的表现,比如,他不但认真听讲,而且积极回答提问。天天得到表扬后特别开心。几天之后,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不少,一个人也乐意进教室了。
第三,教师要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环境、教师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鉴于此,我结合具体事例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早上来园时要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紧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鼓励幼儿自己吃饭, 能安静进餐,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不掐花折枝,爱护幼儿园的环境。每天,我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整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应把好习惯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尊重幼儿好玩、好奇、好赞扬特点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系滕州市姜屯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