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植根生活绽放生命 让立德树人深植于生活绽放于活动  “师傅”引路,精准助力专业提升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让立德树人深植于生活绽放于活动

□ 李静

良好的品德是构筑健全人格的基石,也是塑造公民素质的核心要素。小学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阶段,具有与成人生活截然不同的需求与特点,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和价值。道德与法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关键使命,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以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应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服务他人和服务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善待自己、关心他人;在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收获的认知与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和活动中直接体验、思考、积累逐步获取来的。让学生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来逐步实现德的渗透与养成。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深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确保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深植于生活

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品德形成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与行动紧密关联。只有通过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认知和实际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必须在实际生活中进行。

现行教材内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既以课本为支撑,又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关注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共鸣。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才具有深刻意义,课堂才能有厚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以保证课堂的效率和生命力。例如,在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好朋友》中,通过设置“说说我的好朋友”环节,引导学生猜测好朋友的身份、分享有趣的事情,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和交不到好朋友的原因。我们应引导学生立足实际,从身边人或事出发,体验“朋友”的含义。特别是在探讨为何有人交不到朋友时,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最深刻的。尤其是那些缺乏朋友的学生,可能通过这堂课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或许会重新定义朋友。来自生活的感受就是最好的老师,来自生活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

在学生体验这些课本内容的同时,我们不应受限于教材所设内容,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和内容,更深层次触及学生心灵,引发他们的深刻思考。如,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来拓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1.给好朋友找优点。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介绍自己的朋友。

2.我给朋友诚心诚意提建议。

我认为你能( ),你会更棒的!

学生为同学、朋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认识自我。

3.与同学该怎样相处?

师:在生活中,你与你的好朋友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也发生过不友好的事情。想一想: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不友好的事情?

列举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针对问题演一演。

(1)你不小心把他的书弄到地上,他却故意把你的书扔到地上,你该怎么办?

(2)朋友被别人欺负了,他要你帮他出气,你该怎么办?

(3)上课的时候,跟你是同位的朋友想跟你说话,影响了课堂纪律,你该怎么办?

(4)他没完成家庭作业,早晨到校后想抄你的作业,你该怎么办?

(5)排队下楼梯时,他不小心踩掉了你的鞋子,你该怎么办?

从以上几个学生之间常见的矛盾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师跟学生一起表演……

以上拓展的活动内容均秉持深植于生活环境的原则,在继承原有课本内容和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筛选和重新设计。正是因为课堂学习内容深深扎根于生活,才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更具渗透力,让学生能够更贴近实际的生活去感知和体验。

二、立德树人绽放于课堂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源自积极构建的各类活动,用活动来主动构建获得知识、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而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互动能力、合作精神,以获取亲身经验和深刻感受。例如,在《我们的好朋友》一课的教学中,从新课导入至整节课结束,活动贯穿始终。每个活动设置都具有独特的小目标,每次活动都致力于达成一个具体目标。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小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了本节课大目标的突破。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各类活动去亲身感受,从而深化他们的内在体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1.导入环节:播放歌曲《找朋友》,在活动中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找朋友”活动导入本课,让学生谈谈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对本课所学的品德教育知识进行预热。

2.“找优点”活动。为朋友找优点,为小组同学找优点,为特定同学找优点,并进行交流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别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增强信心,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

3.创设情境,展示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让学生讨论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

教师与学生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之间常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谈想法,感悟同学之间相处时不但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而且要有原则。

4.朋友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师生表演展示学生之间常见的矛盾,小组表演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明白: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矛盾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怎样想办法恢复他们的友谊,具体该怎么做?从而让学生明确: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要学会宽容别人,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

5.联系实际,展开小组讨论:怎样在集体中交到更多的朋友?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意识到交友重在真诚,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能真诚相待。

6.开展“给朋友写一句知心话”活动。

这是本课的总结,让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把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感悟、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和道德情感。

以上所选取的各个活动环节均贯穿了道德与法治课所倡导的活动体验学习理念,使其渗透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见问题中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在合作中体验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共识中让道德情感的因素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三、教育效果彰显于融合

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知识经验的积累等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在活动中融合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情感。

在课堂活动中,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形式并非孤立存在的。选取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展开多样化而富有趣味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能使学生重新认识生活、融入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各种能力都能在课堂的活动中得到综合体现。

一堂普通的道德与法治课也许无法完全改变学生的性格,也不足以消释学生内心深处的迷茫,但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至少在深植于生活、绽放于活动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面对真实的道德冲突,不断在心灵中撒下积极向上的种子。在一个适合的季节里,他们内心的迷茫终会烟消云散。

(作者单位系高密市恒涛实验小学)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