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减负当“以生为本”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了对学生作业的统筹管理,在作业量、作业时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相关部门对三至六年级作业所做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小学语文学科作业布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仍有一些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发生转变,存在作业布置过多的现象;在“双减”背景下,虽然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有所减少,但作业仍存在类型单一,缺乏趣味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缺少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缺少情境性、实用性等问题。
“双减”政策如阵阵和煦的春风,使师生笑靥如花,但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达到减量增质的效果呢?
好的“作业设计”,一定是“以生为本”,按照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学习状况、认知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精挑细选而设计的作业。以前期调查分析的数据为参考,潍坊市寒亭区富亭街小学基于课本内容,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紧跟教育部“减负提质”的要求与规划,结合实际教学与学生情况,分层设计了四类作业,即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记忆性作业主要以兴趣为驱动,旨在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此类型作业以字、词、句为核心,融入情境,采用多元形式呈现,将枯燥的知识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记忆性作业可用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不同的课后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字词。关于词语,可以“一字开花”,争做“组词达人”,也可以采用词语接龙或给词语归类的方式。比如,学习了《丁香结》这篇课文,可以把描写丁香花的词语整理出来,从而整体上感受丁香花的特点。关于句子,可以把课文中最喜欢的句子分享给大家,尝试参照写句子。关于段落、篇章的学习,可以复述、朗读、背诵,以录音或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积累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从生字到组词,到造句的拓展,并在作业单中明确评价标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产生了更高的学习热情。
理解性作业较之记忆性作业更为高阶,针对课文主要内容与作者情感进行深度剖析,并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予以呈现。教师可以小组合作为依托,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此类作业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锻炼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其他技能和特长的培养与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应用性作业注重学生在阅读、表达和写作三方面的成果集成,注重课堂所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阅读应用类作业是将课文所学的阅读方法应用到同类文章的阅读与理解中,进而推广应用到课外更多题材和类型的文本中,真正实现“1+1=更多”;口语交际类作业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参考评价量表,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仪表仪态两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自信大方地展现汉语之美;应用写作类作业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辐射到与中心任务相关的很多课外内容。
综合性作业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进社会,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
作业设计唯有“以生为本”,进行多样化设计,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增添兴趣,提供展示的平台,进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也唯如此,“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有效性才有保障和提升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