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用生命影响生命言传身教谋复兴 让青春有迹可循  为梦想保驾护航 三十八载特教路  无悔青春献盲童 记得那年初登台 好想你再喊声妈 声明

第8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8

三十八载特教路 无悔青春献盲童

□ 潍坊盲童学校 王金琴

我是一名扎根潍坊盲童学校的体育教师。38年如一日,我坚守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与一群患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拼搏。我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教育传奇。

1986年,我怀揣对视障教育的好奇与热爱,踏入了潍坊盲童学校的大门。那时的我,只想做学生的眼睛和手杖,带领他们走平坦的路。然而,在与他们“摸爬滚打”的日子里,我却收获了远比预期更多的成长与感动。

记得工作之初的13年里,我主要负责田径项目的训练。那时,我亲自上阵,带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跳跃、投掷。备战山东省第四届残运会期间,我更是拼尽了全力。因为训练时需要反复讲解,我的扁桃体从发炎到周围化脓,到高烧不退,直至张不开嘴、吃不进饭、说不出话,最后不得不做扁桃体摘除手术,但我仍坚守在训练场上。家人都劝我不要这么拼命,但是我不愿意放弃带领学生拼搏人生的机会,因为我深知,每次起跑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次冲刺都是与命运的抗争。

我们的奋斗中充满了汗水与泪水,但收获更多的是奖牌,还有那份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我一次次见证了视障学生从摔倒中站起、从失败中奋起,他们的每次进步都是我最大的自豪和幸福。

2000年,我有幸接触到盲人门球项目。这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乐趣。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我们就在水泥地上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遍。膝盖、髋部、手肘常常被磕得青紫肿胀,鞋子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胸部也经常被球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膝关节扭伤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疼得我直掉眼泪。然而,困难并没有把我们吓倒,我们在鞋里垫上盲文纸继续练,顽强地拼搏,力争在这片特殊的赛场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因为我们相信:每次击球,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每次得分,都是对成功的追求!

为保护学生免受门球击打的伤害,我发明了“女子盲人门球防护服”和“盲人门球专用护腿套”。这些防护用品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成为国家队征战国际赛场的重要装备。学生亲切地称我为“亲娘”,他们说:“有亲娘保护,我们什么也不怕!”这份信任与依赖,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特教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学生面前,我不仅是教练,而且是他们的眼睛和手杖。我习惯性地挽着他们的手过马路,生怕他们受到一丝伤害。在训练中,我与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默契。我咳嗽一声,他们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他们轻轻敲一敲地面,我也能迅速作出反应。这种默契让我们在赛场上能够迅速调整战术,封住防守漏洞,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我本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但长期的体育训练与比赛让我变得自信而坚定。我带领女子盲人门球队多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乃至世界的比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我们最为难忘的一次经历。作为主教练,我陪伴队员们一路拼搏,最终在半决赛中以1分险胜瑞典队。虽然我们在决赛中5:6负于美国队获得亚军,但那份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与自豪,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始终立足学生特点,孜孜不倦地研究技战术打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门球竞技比赛项目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我自创了“摆腿接球法”,研发了“近似一线防守”阵型。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竞技水平,而且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回首过去,我深感自己能够在特教路上走下来是多么幸运和幸福!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拼搏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为学生的幸福生活而奠基,为孩子们终身成长而奋斗”,是我的座右铭。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在特教岗位上,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门球技术,为更多视障儿童带去希望和光明,为提升我国特教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我相信,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最灿烂的明天!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