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文化浸润 “六声”和鸣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剖析与解决对策 课后服务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德才兼备 锻造“金师”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课后服务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 房泽平 田广瑞

全面实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开展课后服务对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减轻家长负担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然而,笔者在日常调研“双减”工作开展情况时发现,如何确保在组织好课后服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已成为中小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且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基层学校应着力在师资队伍、时间管理及教研创新上勇于探索实践。

一、盘活两种资源,减负担

在课后服务背景下,作为学校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不应仅局限于校内在编在岗教师,还应该包括校外热心教育、有专业特长的人士。学校要盘活这两种资源,切实减轻校内在编教师的负担。

对校内教师资源,要对教师承担的教学教研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减量提质。为此,学校应做好“优化”的文章。一是优化工作组合。安排工作时坚持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形成人人有分担的局面。如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可尝试在班级科任教师中选择若干名担任副班主任,与班主任分工合作,共同处理班级事务。这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事务性工作的负担,而且能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二是优化工作流程。校内各部门根据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事事流程化,可大大提高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对校外资源,应强调“深挖”二字。一是深挖学校周边社会资源。要深入挖掘学校驻地周边单位的社会资源,将他们引入校园,以志愿服务为主、购买服务为辅的方式来壮大课后服务力量。如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高校资源特别丰富,近年来,全区积极主动实施校地融合发展策略,充分发挥长清大学科技园各高校的作用,壮大了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二是深挖家长资源。学生来自千家万户,家长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学识,他们可以成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补充资源。如长清区孝里中心小学把学生家长、山东省非遗说唱艺术渔鼓传人朱老师请到学校,并成立了非遗渔鼓传承社团,通过自主申报、学校审核确定的方式,招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作为社团成员,固定时间,固定场地,有计划、有教程地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社团活动的做法,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而且变“输血”为“造血”,为长期开展此项工作培养了师资。

通过校内外人力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后服务课程,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而且能够切实减轻校内教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他们参与校本教研。

二、兼顾两类需求,给时间

在传统上,学校设计课程表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记忆规律,尽量同一学科不联排,将主科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容易集中的时段。面对新的形势,排课程表还应关注教师教研及日常生活需求,将二者的需求兼顾起来。

为此,课程表的安排要以确保每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一起有半天轮空时段为原则(小学阶段可以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进行排课轮空)。从实践来看,这样做既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影响课后服务正常开展,又为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提供了时间保证。

三、做好两个结合,增实效

一是要做好线下集中教研与线上分散教研相结合。做好这一结合必须坚持以线下集中教研为主、线上分散教研为有益补充的原则。

线下集中教研要坚持过去长时间积累提炼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定主持人等原则和基本程序,并依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予以优化,使其更加规范有效。充分利用轮空的半天时间,围绕主题,先思考、后讨论,集思广益地使校本教研效果最大化。

线上教研应以开展微教研为主。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一天一反思。即教师将每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收获,及时发到学科教研群,引领大家共同思考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二是一周一观摩。学校教学部门每周为教师提供一节线上优质课,教师在一周内择机进行观摩,教研组长将听课后的“一亮点一建议”听课体会以在线表格的形式汇总,供大家借鉴交流。三是一月一本书。在充分尊重教师读书意愿的前提下,为教师提供书籍。将相同或相似意愿的教师组成若干个读书小组,并明确一名教师作为读书小组组长,同时兼任领读员,在每个月月底或月初,组织一次线上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二是日常与假期教研相结合。在开展课后服务的形势下,学校应将日常教研与假期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假期校本教研是日常教研的总结、延续的理念,将日常教研的成果延伸到假期校本教研中。假期校本教研的内容除保留专家引领指导等传统项目外,还应增加对学期或学年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总结表彰、组织教研成果推介会或专题论坛等内容,为教师分享他们的日常研究成果和体会搭台子。总之,要让教师讲自己的教研故事,而不是只聘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培训。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减负提质,校本教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助推器。因此,在教育新形势下,面对校本教研遇到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增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够确保校本教研规范有效开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在落实“双减”政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长清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济南市长清区丹凤小学)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