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在“无声世界”传播爱的声音 “留守大王”变形记 启迪·喜悦·完满——一名科幻作家的教育之路 师道路漫漫 我们一起走 从演播室到讲台

第8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8

“留守大王”变形记

□ 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 刘卫云

“嗨,刘妈妈早上好!”随着一声响亮而充满温暖的问候,一名阳光自信的男孩出现在我眼前。“早上好啊,我的小班长!”我的回应让他的眼神中充满七彩的光。

谁会想到,如今这个自信、阳光、有朝气的小洋在刚上一年级时是一名“淘气娃”——鞋子经常颠倒穿,衣服不分季节,脸上天天脏兮兮的,每次放学总是“留守”到最后跟老师一起走,是我们班的“留守大王”。

那这名“留守大王”是如何上演的“变形记”呢?请追随时光机一起见证吧!

第一季 蹲下来的“共情”

刚接手一年级时,我注意到,小洋总是被同学们起哄。我想去向小洋询问事情的原委,他却一再躲闪。课间时,我找来起哄的学生,通过询问得知,开学两周来,小洋一直穿同一身衣服,身上都“发霉”了。学生有的是出于好心提醒,有的是跟着瞎起哄。我突然意识到,小洋身上肯定有故事,自己需要俯下身走进他的内心,才能让他健康成长。

又经过一周的陪伴,我察觉到小洋有可能是一名留守儿童,因为每天放学后他总是最后一个被接走,而且都是一位年迈的老人接他。周五放学时,我对他进行了家访。我的到来让小洋既喜悦又惊恐。通过小洋奶奶的讲述,我得知,小洋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了,平时只有年迈的奶奶陪伴左右。作为男孩的他让奶奶颇为费心,他的衣服很少换,鞋子也总是颠倒穿。对小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蹲下来“共情”。经过一段时间心贴心的交流,他与我慢慢地“共情”,从之前“躲之不及”到“形影不离”。

第二季 “牵着蜗牛去散步”

“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撰写教育日记时,我读到一位教育家这样一句话,感触颇深。

我每天记录着小洋的点滴改变与成长,虽然有时候也会有突发问题,但在自己耐心又细心的陪伴下,小洋的着装变得干净利落,在班委选拔中当上了“卫生班长”。他小小的身影总是在教师进教室前提前到校,收拾整理好班级卫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奶奶家也主动承担起了家务。虽然这个过程长了点,但我通过持续不断的关怀,终于收获了一名合格而且优秀的少先队员。

第三季 “电话粥”家校连心

在一次“母亲节”活动中,我组织学生给妈妈写贺卡,我观察到小洋用稚嫩的小手写下“妈妈,wo xiang rang 你回jia”。我在与小洋妈妈打电话交流的时候,把小洋的悄悄话转述给她。电话那头,小洋妈妈沉默了,她决定辞去工作回家,让小洋不再“留守”。妈妈的陪伴是有魔力的。小洋升入二年级后,他的识字量提升了,也越来越乐于举手发言了。通过交流得知,是亲子阅读发挥了作用。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烦恼,因为学生的退步而焦虑,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我是老师, 我要给这些“留守”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意识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我会始终怀揣着童心与母爱,留在小学教育这片美好的土地上,以母爱靠近每个孩子,以母爱呵护每个孩子,以母爱引导每个孩子,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保驾护航。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