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文化情怀:小学阅读教学的亮点所在 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妙用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道法教学尝试 追问,让深度教学悄然发生 会读地图巧转换 培养空间感知力

第6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6

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妙用

□ 李宝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汉字学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内涵,而且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等的演变过程,能引领他们领略汉字之美,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汉字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字形教学:以形释义,培养字感。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字感。例如,教师可以从“震”的字形构成入手,解释其由“雨”和“辰”两个部分组合而成。“雨”象征天象,“辰”则代表时间,两者结合在一起,暗示这是一种突如其来、让人心生敬畏的自然现象——地震。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记住“震”字的写法,而且能深刻理解其字义。为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字形教学,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逐”字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富有故事性的情境来引入这个字。比如,一只小兔子正在森林里快乐地奔跑,后面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追赶它。这个场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涉及的动作,比如“跑”“追”等,并思考这些动作与“逐”字的联系。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读写结合:提高汉字应用能力。仿写课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汉字学习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析它们的字形、字义和用法,然后在仿写时尝试运用这些生字新词,使文章更加丰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仿写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的汉字知识进行创新组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潮水的生动句子,感受作者运用汉字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汹涌”“澎湃”等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字形特点和字义内涵,让他们对这些词语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课外阅读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生字新词,通过不断地认读和理解,他们会提高汉字应用能力。学习完《观潮》一课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如《海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等,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拓展对海洋世界的认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海洋世界的想象和探索。通过以上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提高了汉字应用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汉字背后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汉字的书写、读音和意义,而且要引导他们去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将汉字的故事融入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汉字文化研究活动,如收集不同的汉字故事、制作汉字文化展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民间艺人进校园,为学生带来精彩的汉字文化讲座或表演,使其近距离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潮”字的起源和寓意。课堂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人观潮的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千军万马般的潮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和伟大。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观潮”实践活动,以加深对“潮”字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当地专家来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述潮汐的奥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系滕州市龙阳镇张堂小学)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