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幼教家教 家校合力赋能班级文化建设 图片新闻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童馨幼儿园:开展“逐梦航天”主题创意美术活动 东营市垦利区中兴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月主题活动 心怀大爱做小事 别让幼小衔接“卷”错方向 幼小衔接谨防四大误区

第7版:幼教家教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幼教家教
07

幼小衔接谨防四大误区

□ 济南市历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机关园 蔡云秀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这一称呼的改变,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所处环境截然不同,如果不能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幼儿进入小学后就会很难适应。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要求幼儿园和小学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首先,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学校不能“单打独斗”,有了家长的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实际工作中,很多家长不懂什么是科学有效的衔接,以致出现了很多问题,经常会有家长以没看到通知或者工作忙为由不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还有些家长本末倒置,不关心教师组织活动的目的,只关注照片里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幼儿园有必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明白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消除家长的困惑,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共同帮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其次,有些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它应该是幼儿园大班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不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幼儿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应将幼小衔接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教工作的全过程,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再次,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是幼儿身心全面准备。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抓学习、重分数上面,认为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就会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占有“优势”,把它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捷径”。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再者,有些培训机构或学前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要求,传授给幼儿的知识不规范,幼儿一入学就要为这些错误买单,因此而焦虑甚至自卑。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因此,教师要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白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入学后真正占有“优势”。教师应指导家长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科学做好全面准备。

最后,幼小衔接不能忽略心理调适,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即使入学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幼儿进入小学后也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相较于能预见成果的习惯能力的准备,我们更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是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孩子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关注孩子情绪,及时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异常,给予正确的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帮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孩子调控情绪的方法,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要为孩子创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敢于表达情绪,善于处理情绪,在面对挫折时也更有勇气和自信。

虽然幼小衔接工作是教师和家长在操作,但幼儿才是幼小衔接的主体。要想保证衔接工作的质量,就要重视幼儿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因为只有幼儿自己参与的计划才更便于实施。在此过程中,我们只需做好引路人,让幼儿在幼小衔接之路上亲历阳光和风雨,与美好不期而遇。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