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幼小衔接“卷”错方向
幼小衔接“抢跑”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每每提起,仍让很多家长头疼。每学期初,一群“准小学生”家长便陷入是否报班的“灵魂拷问”,焦虑情绪从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就开始蔓延。面对幼小衔接,家长们左右为难:让孩子“抢跑”还是“裸奔”?学校又该如何给家长指点迷津,帮助幼儿顺利过渡?
一升入大班,家长们便纷纷涌入各种育儿群,讨论幼小衔接。一番唇枪舌剑后,好方法没找到多少,焦虑却更多了。网络上,家长的留言更是道出了现实的无奈。有的感叹,身边的好多孩子都已经学完拼音了,自己孩子若不学岂不是要落后了;有的吐槽,孩子上大班以来,自己被幼小衔接的手机短信和广告传单“轰炸”得不堪其扰;有的反映,朋友圈里很多同龄人都在分享孩子的衔接课成果,搞得自己十分焦虑。
家长们的心态如此,背后的机构“商战”更是愈“卷”愈烈。如今,为了争夺生源,一些机构竟将幼小衔接的“战线”提前到了中班。课程内容五花八门,从书写准备到拼音、汉字认读无所不包,“抢跑”之路越走越远。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家长的担忧不难理解,做一定准备也是必要的。但是,在焦虑情绪的驱动下一味地让孩子“抢跑”,无异于揠苗助长。因为过早给孩子灌输小学知识,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会让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产生误判,难以实施“零起点教学”。另外,许多辅导机构的教师并不清楚幼小衔接的界定,没有搞懂到底衔接什么,而是一股脑地向幼儿灌输小学阶段的知识,让幼小衔接变得不伦不类。由此,缺乏专业知识和师资力量,让“衔接”二字流于形式。
事实上,许多教育专家都认可小学阶段的“三年级拐点”。学习、思维习惯不好的学生,上三、四年级时成绩会下降;坚持“零基础入学”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会逐渐轻松自如。由此可以看出,若幼小衔接只是提前灌输小学内容,恐怕会适得其反。
做好幼小衔接,不是为了跟风“卷”,而是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所需的关键素质,以及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适应的途径和方法。此后,相关政策和配套文件在各省接连出台。我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对幼小衔接做出专门规定;同时,还开展了山东省幼儿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工作,为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打造样板。
在学校层面,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发力。幼儿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小学也要主动联系幼儿园开展双向活动。以潍坊市寒亭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为例,幼儿园将四季主题融入阅读中,结合当地年画、风筝等文化资源,建立幼小衔接绘本资源库。幼儿在阅读中对时间管理、小学生活、培养良好习惯等有了认识和了解。
在家校合作层面,学校与家长要统一认知。要想破除幼小衔接的无效内卷,最根本的还是让家长吃上“不‘抢跑’也能学得好”的定心丸。像寿光市圣蕾幼儿园为家长开设的家长课程,除家长约谈、进园观摩等常规活动外,还组织家长和孩子同上一堂课,邀请升入一年级学生家长来园现身说法。由此,家长消除了焦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明白了“抢跑”完全没必要,也了解了孩子需要具备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小衔接需要的是按照教育规律推进,科学有效地做好学段衔接,切莫让幼小衔接“卷”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