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幸福成长的金钥匙
——安丘市第三实验小学“班主任+”管育合一实践探索
在安丘市第三实验小学,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二年级学生王圆圆偏科非常严重,班主任与数学教师紧密合作,为她量身打造了学习计划。慢慢地,该生对数学的恐惧消失了,成绩稳步提升。
家长会不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一名家长曾忧心忡忡地向班主任倾诉孩子的叛逆行为,班主任当场指导后,家长改变了沟通方式,亲子关系逐渐缓和。
在班级,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规章制度不再是生硬的条文,而是大家共同的约定。一次校园活动的筹备,从策划到执行,学生群策群力,班主任适时引导,带来的是一次成功的欣喜。
这些变化是该校实施“班主任+”管育合一行动以来出现的可喜现象。“班主任+”管育合一这一串智慧的密码,开启了一扇扇通往美好教育的大门。在这一行动的引领下,更多的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
从“育分至上”到“育人优先”
在这所朝气蓬勃的校园里,一场具有开创性的教育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构建“班主任+”管育合一基础矩阵。
在传统的教育大环境中,“育分至上”的思想占据主流,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绝对标尺。这种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问题也如影随形,给他们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2022年开始,学校开创性地实施“班主任+”管育合一模式。所谓“班主任+”,并非简单地增加人员,而是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整合各学科教师、家长以及社会资源的协同育人网络。班主任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教育力量,成为连接各方的关键枢纽,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支持体系。管育合一则是将管理与育人有机融合,在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以育人目标指导管理行为,使每个管理环节都成为教育的契机,每次教育活动都包含规范的管理。
为了将这一创新模式落到实处,学校举措频频。首先,打造“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合作团队。学科教师不再仅仅专注于知识传授,而是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为每名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成长蓝图。如,对有较强空间想象力的学困生,数学教师与班主任共同商讨制定专属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将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到数学学习中。
其次,推行“班主任+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共育机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则借助班主任的联络协调,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志愿者走进校园。
再次,创新管理方法。如实行班级自治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设立“成长导师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开发“德育积分银行”,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可以兑换积分,积分可用于换取奖励或荣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从班务与教学分离到协同推进
在传统教育中,班务管理与教学工作相互分离;两者分离导致教育缺乏整体性,资源浪费,学生发展失衡,学习氛围不佳。
“班主任+”管育合一模式以独特的创新思路和切实的举措,成功地打造了班务与教学协同的新生态。
班主任与各科教师共同制订班级的教学与管理计划。在学期初,他们会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规划教学进度,确定教学重点,并将班务管理目标与之融合。比如,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班主任会配合语文教师设计阅读分享会,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纳入班务管理目标。
课堂管理是班务与教学协同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定期走进课堂,与任课教师共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注意力不集中或参与度不高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课后及时与其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的引导策略。同时,班主任也会根据课堂情况调整班级管理的方式,营造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在作业管理方面,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合作,把控作业的量和质,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掌握程度,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类型。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起提供辅导和支持。
课外拓展活动是班务与教学协同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班主任与各科教师共同策划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评价环节也充分体现了班务与教学的协同。班主任参与到学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同时,教学评价的结果也为班务管理提供了参考,帮助班主任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工作。
从学科各自为政到融合发展
日前,在一堂关于“汶河上的桥”的主题研讨课上,语文教师介绍桥的外观、用途,数学教师探究对桥的长度、横断面面积的测算,科学教师探寻大桥的设计原理和构造等内容,美术教师则思考怎样用画笔画出大桥……通过研讨,教师们共同设计出了一套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方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桥梁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科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作,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也无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班主任+”管育合一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班主任不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科融合的推动者和协调者。班主任通过定期组织学科融合研讨会,为各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研讨会上,教师们不再局限于所教学科的范畴,而是共同探讨如何打破学科界限,寻找知识的交叉点和融合点。
在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以一堂跨学科的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融合课为例,班主任协调道法教师和语文教师共同授课。道法教师着重讲述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重大事件,语文教师则引导学生在分析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文字背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风貌。这种融合式教学对学生深刻认识历史、提高文学鉴赏力成效显著。
此外,这一模式还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如,在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中,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美术教师帮助学生设计规划图,科学教师则讲解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体会到了学科融合的魅力和价值。
在实践活动中,学科融合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调研活动,如参观工厂、农场等。在活动中,学生们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了解生产流程和生态环境,通过撰写调研报告锻炼了语文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评价体系方面,“班主任+”管育合一模式也进行了创新。不再单纯以学科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综合考量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素养。这一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