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科学课堂的科学评价策略 “多元评改”让习作教学柳暗花明 营造“有故事的环境” 支持幼儿隐性学习 “四时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教学研究】

“四时理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孙玉旺

四时,即春、夏、秋、冬。《黄帝内经·素问》对四时气候变化特征及人如何根据气候变化规律进行相应作息运动作过阐述。通过阅读学习,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我认识到,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的气血随气候变化而变化,气血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生存的基本条件。小学体育课的活动场所基本是在室外(运动场),活动内容受天气影响最大。在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理应适时把握利用好大自然的四时规律,以益于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意识,达到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春季的体育课

春天来了,万物经过冬天的能量储藏,显现出重新生发之象。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之间,其身体正需生长发育,而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还没有那么强大。如何利用阳春三月的“阳”使学生身体内的“阳”动起来、生发起来,对体育课教学非常重要。因此,春季的体育课,运动训练的重点应首先着眼于让学生活动筋骨。要注重运动强度适中,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以刺激学生心脏,加大心脏输出功率,为肌体能量的升发提供不竭动力。小学生的身体经过冬藏,各项器官功能处于相对懒惰状态。为调动其尽快复苏,在动作练习方面,我注重安排加速跑、立定跳远等训练活动。同时,多进行拉伸练习,如练习压腿时可以动力性练习和静力性练习相结合,动力性练习50次后,达到极点再静力性练习10秒,然后快速踢腿。通过踢腿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让气血流动得更畅通,避免肌肉僵硬。这样既发展了柔韧性又发展了爆发力。活动中,应注意控制好练习间隔时间以及节奏。同时,还应该用游戏辅助,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推小车”“小蚂蚁走路”“摇小船”等,以弥补身体各种机能锻炼的不足。

二、夏季的体育课

夏季,是红火的季节。夏天天气炎热,万物生长繁茂,学生在阳光下进行体育活动容易出汗、疲劳,这正是磨炼学生意志和耐力的“加油站”。所以要告诉学生,不要厌烦太阳光,在阳光下活动会让邪气得泻,通过适当出汗可以排出身体多余的代谢垃圾。夏对应五脏之心,汗为心之液。安排活动训练时也应注意不要让学生过多流汗,过多流汗会对心脏不利,易中暑邪。夏天天热,学生衣着减少,活动起来比较轻便,这是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最佳时机。在体育课上,我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和学生的体质适当调整活动力度和节奏。预防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活动强度过大或练习密度过大让学生体力透支,以致汗液流失过多,造成体液分泌失调,出现中暑现象。

三、秋季的体育课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天气渐凉。秋季的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训练量可适度加大。在夏季体育课技术动作学习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大练习密度和强度来巩固技术动作,为达到动作形成的自动化阶段积蓄力量。活动内容应以巩固技术动作为主,多次强化练习配合其他内容调整运动量。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可多安排比如练习前滚翻训练,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分组进行连续前滚翻接力比赛;又如,安排立定跳远训练,待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可比赛立定跳远连续10次。这样不断加强运动训练强度和密度,既很好地巩固了技术动作,又增强了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竞争向上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四、冬季的体育课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天寒地冻,气血得寒而凝,流动较慢,肌肉的弹性相对弱,需要藏好学生身体内的“阳”。冬季的体育课,我安排体育活动时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以有氧运动为主。首先,准备活动要充分。夏季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安排5分钟,冬季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得安排10分钟;夏季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让学生慢跑300米,冬季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得让学生慢跑600米。其目的是让学生的身体先热起来,加速气血流动,对内脏起到很好的锻炼保护作用。冬季的体育课,尤其是小学中年级,我多安排花样跳绳、踢毽子等活动。通过活动刺激学生心肺,提高其心肺功能,积蓄其身体能量,为来年春天的生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从事小学体育教学20余年,潜心吸纳《黄帝内经》等中华优秀传统医学理论精髓,结合现代体育运动理论,丰富自己的体育保健知识,并悉心研究人体科学,学习所得用于引领和指导体育教学。所教学生历次体育抽测成绩优秀,所带体育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均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单位系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