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一名转校生的100天 一个也不能少 擦不掉的水彩 感谢你,那张百元假币 让“叛逆”的芽开出绚丽的花

第8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8

一个也不能少

□ 孟静

时间的长河川流不息,不知不觉已悄悄跨过了2025的门槛。静立于时间的河畔,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班里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他们构成了我的班级园地姹紫嫣红的春天。

记得刚接手班级时,一拿到学生名单,同年级的同事们就七嘴八舌地说我手气不好,因为全年级倒数第一的学生被分到了我班。该生听课听不懂,一到考试什么都不会,教师再努力都“带不动”。而且,他上课时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大声说话,不停地出洋相,出去跑一圈再回教室都是家常便饭……听罢同事们的话,我的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

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看到全班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只有教室最后面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还在走来走去。看到我在注视他,学生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老师,他是个傻子!”“老师,他什么都不会!”“不许这么说同学,他不是傻子!”我严厉地批评学生,纠正他们的说法。然后,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对他说:“给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吧。”“老师,我叫阿杨。”他低垂着的头抬了起来,眼睛却仍然看着地面。这是长期的歧视与孤立造成的自卑吧?我上前拉着他的手,抚摸着他的小脑袋,对全班学生说:“大家看,阿杨长得多精神哪!谁说他是傻子?我看他聪明着呢!”我又笑着对阿杨说:“上课时在座位上坐好,不要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好吗?”他点了点头。这一节课,他坐得很端正,没有说话,也没有跑出教室。“班级是一个集体,一个也不能少,我不能丢下这个孩子。”面对这张稚嫩的面孔,我在心里悄悄对自己说。

这一周,我召开了新学期的第一堂班会,主题是“平等与尊重”。通过这堂班会课,我告诉学生什么是平等,耐心引导他们懂得如何在班级里做到平等与尊重,学会尊重他人,做到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很多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拉着阿杨的手向他道歉,纷纷表示要帮助阿杨,还成立了爱心帮扶小组。第一次手拉手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开心的阿杨带着羞涩的笑容,为大家唱了一首《孤勇者》。动听的旋律中,我看到了一缕关爱的阳光温暖了一颗自卑孤独的种子。我期待着,这颗种子能破土成长,开花结果。

从此,再没有学生说阿杨是“傻子”了。可是,我也在此后的教学中发现阿杨连生字都不会写,听课也听不懂,甚至连拼音都不认识。五年级的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却什么都听不明白,简直就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和折磨。那么,我又该怎么帮他实现零的突破呢?趁着学生自习的时候,我开始教阿杨认识拼音,阿杨开始认真地书写aoe。帮扶小组也耐心地带着他认识声母和韵母……一周后, 阿杨第一次通过自己拼读学会认读生字;第二周,他开始学写生字,还学会了组词。就这样,五年级的课堂上,50多名“老师”带着一名“新生”,从拼音到生字,从识字到组词,从组词到造句……如蹒跚学步般学习。终于到了期中考试,阿杨拿到了小学五年来的第一张奖状:学习进步奖。

这之后,阿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开始积极回答问题,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操场上,那高高的身躯跳跃着,洋溢着蓬勃活力;实验室里,那认真思索的神情,彰显着探究的欲望;作业本上,由歪歪斜斜变得工工整整……他终于成为我们班的优秀成员。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一生从教的不懈追求。感谢每个鲜活的生命,让我体验为师的自豪与幸福;感谢自己从没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静待花开,共迎万紫千红。我们的班级里,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文昌实验小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