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我的从教故事 躬耕蔚蓝:一位海洋生态教育者的坚守 以“礼”为舟 摆渡青春 守望初心:耕耘杏坛三十载 用爱点燃一盏灯 照亮远方

第7版:我的从教故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我的从教故事
07

以“礼”为舟 摆渡青春

□ 卢萍

2024年11月6日,我站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穹顶下,看着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小叶子礼仪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他们在聚光灯下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当“省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证书递到我手中时,9年前那个在象牙塔里纠结职业选择的自己,与此刻站在国家外交舞台上的自己,在时光长河中完成了一次深情对话。

2016年,我在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曾惋惜地说:“以你的研究成果,留在本科院校做学术更有前景。”但当我在图书馆里读到孟子“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古训时,眼前总会浮现家乡光岳楼上的鬼斧神工,大运河畔山陕会馆的飞檐斗栱。那些名匠高人用墨斗弹出的不仅仅是直线,更是技艺的匠心。

毕业答辩那天,我在致谢辞里说:“中国职业教育需要有人做‘班墨精神’的摆渡人。”带着这份执念,我回到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楼办公室里摆好第一张礼仪训练垫,悉心培育我的“小叶子”——学校文旅学院“小叶子礼仪志愿服务队”。当时,很多人不解,我笑答:“大国工匠的培养,更需要扎根职业教育的‘源头活水’。”今天,“小叶子”已走过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多次服务全国两会、“进博会”和博鳌亚洲论坛,在全国各地文旅战线上绽放出独特光彩。

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我接到为两会提供礼仪培训和承担会务礼仪保障的任务。第一次走进会场时,我特意让人拍下我在现场为学生和其他服务者培训的照片和视频。回校后,在实训室里播放时,100多名学生的眼睛亮得像东昌湖里倒映的星星。“老师,我们也能站上这样的舞台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赵静拿着《礼仪手册》问。

这一问,问出了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会务服务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技艺标准的双重考验。我开始尝试“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在政行企校间搭建产教融合的“旋转门”,让学生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等场合“真训实练”。将孔繁森精神和礼仪文化熔铸,编写《会务礼仪服务手册》等教材,设计全流程会务礼仪场景实操和应急演练,以“德+礼”融合培育新时代高端服务的“工匠”。

“跟车礼仪中,虽然只有简短的三段词,但是我们说话的语调、发音、笑容、身姿等,都要规范到位。有一次,我负责迎接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在车外等候时,我非常紧张。老师微笑着注视着我,我感受到温暖和鼓励,重新调整了情绪。而后,我站在代表团前方致欢迎词。当听到热烈的掌声时,我知道,自己做到了。到了天安门广场,记者给我们拍照,很多代表和我们合影,我们也成了别人照片里的‘风景’!一开始,我觉得卢老师很严苛,训练也挺累。但老师严格、悉心的教导,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学生郭天舒回忆说。

2018年,“小叶子”服务队参与首届“进博会”主会场的礼宾服务。学生刘小龙在模拟演练中连续3天卡在鞠躬角度上。我带他到东昌湖划船,说:“你看船工调整风帆时,是不是像在寻找最佳平衡点?”他在那一刻顿悟,最终以0.5秒的精准鞠躬赢得了外宾称赞。

这样的故事在服务队里不断上演。学生刘伯伦颇有感触地说:“老师带我们演练百次、千次,只为‘零失误’的承诺。当钓鱼台国宾馆选中我们时,我才懂得,职业教育赋予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底气。”看着“小叶子”对外要展现中国礼仪的从容,呈现的是大国风范,我更加确信:职业教育的魅力,是让每个生命都找到发光的坐标系。

这些年,我带着团队聚焦社会需求和工作实际,坚持教学研一体化推进,深耕“礼仪+技能”特色课程包,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8项,主持研发的“酒店餐饮管理服务技术员6级专业标准”入选“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但最让我欣慰的,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那一句句“老师,我留在了中南海做会务礼仪工作”“我把博鳌亚洲论坛的服务标准带回了家乡民宿”……2024年教师节,已是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学生陈金花给我发来视频。视频中,她正在菏泽牡丹园指导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背景是金黄的麦田和摇曳的牡丹……

我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通过我的“摆渡”,他们拥有了改变人生的勇气和能力。这是我作为文旅职教人的使命和担当。学生的成功和新时代对文旅人才的呼唤,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殷切希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从香江到运河,从实训室到国际舞台,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点燃。职业教育更要用理想信念的火种照亮每名学生的人生航程。当“小叶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中国礼仪之美时,就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诠释。

(作者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