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八十载 薪火永相传
当1945年的第一缕墨香穿透战火硝烟,山东教育社的诞生注定成为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胎记。80年间,从铅字印刷到数字洪流,从孔孟故里的私塾启蒙到现代教育的体系构建,山东教育社始终以纸页为舟,载着文明的星火穿越时空。站在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出版史,更是一部山东教育现代化的微观史诗。
1945年12月,我党创办的全国第一本省级教育刊物《山东教育》创刊,山东教育社由此诞生。80年来,从记录扫盲运动到报道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变革,从推动素质教育到服务教育脱贫攻坚,山东教育社始终与山东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其发展历程恰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山东教育从普及到优质、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轨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山东教育社这面镜子映照出更清晰的轨迹:从铅字到全媒体,从单向传播到智慧教育生态构建。当AR课本在革命老区课堂点亮,当“云端教研”跨越城乡鸿沟,80岁的山东教育社正以青春姿态,继续书写“教育强国”的山东篇章。
作为教育事业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山东教育社在传承知识、启迪未来方面独树一帜,在教育理念传播和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山东教育社始终以服务教育为根本,从早期的文字编纂到如今开发多元化教育资源,其内容始终紧扣时代需求,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在数字化浪潮中,山东教育社既保留了传统出版的严谨性,又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教育资源普惠化,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活力。担当责任,服务社会。书香校园建设,播撒文化火种;教育质量监测护航,夯实教育根基……山东教育社的担当浸润齐鲁大地。
从战火中的油印机到数字时代的全媒体,变的是传播形态,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八十载春秋写就的不仅是山东教育社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山东教育人接续奋斗的史诗。
何其有幸,当落叶的沙沙声在纸页间簌簌作响,我与山东教育社结缘的第五个年头悄然生根。这5年,是铅字与指尖共舞的时光——从初识时小心翼翼校对第一个标点,到如今能从容参与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从青涩的编辑新人,到逐渐懂得如何让文字成为照亮课堂的微光。山东教育社的八十载积淀,恰似一棵年轮深厚的树。而我的5年,不过是树梢上一片新生的叶,却也因此得以触摸到整片森林的呼吸。那些日夜与同事并肩赶稿的灯火,那些与晨光竞速的键盘敲击声,那些跨越屏幕的思维火花碰撞,都在提醒我:这里不仅是生产知识的地方,更是守护教育初心的港湾。
5年,足够让一颗种子长成幼苗。而何其有幸,我的成长始终与这片土壤同频共振。我将继续作为山东教育社的一份子,以文字为舟,载着思想的星火远航。在每个铅字与字节交织的晨昏里,感受知识传递的暖阳;在每次理念与创新的碰撞中,胸怀对未来的畅想。愿以绵薄之力,与同仁们共绘山东教育社的壮阔图景,为山东教育的辉煌进程添一砖一瓦,让每分耕耘都化作滋养未来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