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的导演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许多人把课堂上的教师比喻成演员。仔细想来,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然而,从整个教学环节来说,教师不仅仅要做好演员,更要做好导演,在课前、课中、课后做好自导、师生互动,方能收到成效。
一、关于自导。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由“主演”变成“导演”。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阔的视野,运用已经具有的知识、能力、素养上好课,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课前要有导演通览全局的能力,在固定教案的基础上构想课堂情景。
电影导演“导”的是演员,演员在表演之前必须对剧本有充分的理解与领悟,按照剧本的情节来表演。而教师“导”的是学生,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可能毫不知情,也不可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模式循规蹈矩地走下去。这就给教师的“导”增加了难度,因为教师根本无法确切地预料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突发情况。教师必须具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自导前吃透教材,吃透班里的每个学生。
一位导演曾经这样说:“作为导演,我们首先要调动全组人员的积极性,让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发挥好,无论演员还是摄像、剧务。”同样,教师也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发挥。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由于缺乏信心和勇气,自身潜力不能得到发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和干劲的教案。
二、关于师生互动。自导是很重要的一步。有了自导的前提,还需要教师在授课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然而,与演员的表演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与学生互动。
一堂课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授课教师是否做了表率,自己的表演“活”起来了没有。教师是课堂的统领者,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因而授课时一定要乐观、开朗、充满朝气。
人接受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感官,如眼、耳、鼻、舌等。由于书本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知识抽象化的困扰。教师应该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好帮手,使教学内容和过程更形象化、直观化。
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只有做好一堂课的导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体而形象的学习情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