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的成长方式 “苦”读与“乐”读 敏以读书  学以致用 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读者视线】

“苦”读与“乐”读

□ 何乃华

人们常常把生活中最快乐的事称为“乐事”。生活中,我们从心里喜欢参与的活动大都与快乐有关。读书当然也是这样。持有不同的读书态度,也许都能达成自己预定的目标,却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进而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快乐与幸福。生活真实地告诉我们:读书,最持久、最有效、最美好的方式,不是“苦”读,而是“乐”读。

正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样,读书的理想境界是“乐”读。因为“乐之”,才会投入;“乐此”,才会不疲;“乐”读,才会快乐。这样读书,专注而深邃、纯粹而美好。

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是我见证的两个读书者:一个是“苦”读者,一个是“乐”读者。因为她们读书的态度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相差甚远的人生。

“苦”读者是一个姓张的女孩,是20世纪90年代我在五莲县院西乡(现为许孟镇)初级中学任教时教过的一名学生。那时的院西初中是一所位于乡镇驻地的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早晚都要上自习课。即使每天早起床、晚休息,她依然感到时间不够用,依然在挖空心思地“挤”时间读书和学习。而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教室务必定时关门,宿舍务必定时熄灯。可她却常常需要身为班主任的我督促才不情愿地离开教室;即使宿舍熄灯了,她还常常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书,并因此被舍长多次点名批评。

为什么要这么刻苦呢?女孩说,除了这样,别无选择。因为她是来自偏远乡村的女孩,而那时的乡村还很贫穷,许多女孩子面临着考不上高中和大学就要回家种地、嫁人、生子,重复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所以,她的读书和学习是背负巨大的考学压力和改变命运的渴望而进行的“苦”读。

“苦”读人,天不负。她的刻苦读书和学习终于有了回报。她如愿考上了高中、大学,并在外省的一座省会城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她自工作之后就很少读书了,虽然工作上也小有成就,但是终归缺少了书香气,缺少了生活的诗意与芳华。在她毕业20年后,班里组织了一次小型同学聚会。她参加了,却很少与几名一直喜欢读书的女同学谈话,好像她们之间再也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显得有些尴尬与落寞。

“乐”读的女孩姓李,是一个来自书香世家的孩子,也是与我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教师,且都很喜欢读书。当然,他们也非常重视女孩的读书和教育。从小,她的爸爸妈妈都会陪她亲子“乐”读,与她一起看有趣的绘本,给她讲精彩的故事。等女孩能够独立读书了,爸爸、妈妈也总会关闭电视、放下手机,陪在她的身旁伴读,用自己的陪伴和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女儿。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榜样。”女孩的妈妈说,“孩子喜不喜欢读书,能不能爱上读书,会不会乐于读书,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做的不止这些。除经常陪伴女儿读书外,我们还喜欢与她交流,一起畅谈读书的感受,提高她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并鼓励她将读到的故事大胆地讲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锻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女孩妈妈的这段话可谓真知灼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学习借鉴。

也正是受到家庭书香的熏陶,女孩自小就乐于读书,在小学期间就通读了包括《红楼梦》等我国四大名著在内的100余部小说、诗歌集、散文集等著作。中学、大学期间,她读的书更多了,内容也更加广泛。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乡村中学语文教师了,还天天“乐”读不疲。由此也爱上了写作,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并加入了省作家协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明理增智、修心养性和传承绝学。”女孩说,“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读书能够让人感到生活充实而快乐、人生幸福而美好。”女孩所说的读书当然是“乐”读。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说,通向巍峨雄伟的书山是有“径”的,即勤奋;“济”达一望无垠的学海是有“舟”的,即刻苦。在这里,古人强调和推崇的是读书与求学的勤奋与刻苦,自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勤奋好学一定是“苦”读、“苦”学吗?当然不是。读书和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好之乐之,进而“乐”读、“乐”学。

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为什么寄居在旅店里的宋濂先生每天只吃两顿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却对天天吃着美味、穿着华服的同客舍之人毫无羡慕之心呢?因为他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啊!

看吧,宋濂先生才是当之无愧的“乐”读者的典范啊!他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愿大家都能够与书为友,快乐地在书山上登攀,在书海里畅游,在书中遇到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风景,让书香四溢的诗意生活伴随终生。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